湖北日报讯(记者周升蕾、通讯员余夕雯、周艳)8月27日鑫优配,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保康特教志愿者何立玲上榜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2010年,何立玲进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就读。课余时间,她就参加襄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襄阳展颜特教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特殊孩子的无助眼神、背后家庭的辛酸不易,深深刺痛着她的心,也让她在心底暗暗发誓:要用所学专业,为这群“折翼天使”撑起一片天。
毕业后,何立玲回到保康接管家里的家具店。2014年9月,她申请加入保康特校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教师,承担培智班的语言训练、唱游与律动等课程教学。11年来,她不拿一分工资,特校“送教上门”志愿服务活动却一次没落下。
鑫优配
“伸出左手和老师击个掌好吗?”11岁的浩浩(化名)患有轻度自闭症,迟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何立玲弯下腰将他扶起,重复两三遍后,浩浩终于缓缓伸出左手与何立玲相碰。课堂上,何立玲要密切观察每一名学生,及时纠正他们的动作与发音。40分钟里,她不停穿行于学生之间。下课铃声响起前,培智五年级的学生共同唱出了《小美满》的第一句歌词。
特殊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对象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爱心。每周四下午半天,是何立玲的固定教学日。坐在教室里上课的12名学生中,以孤独症、唐氏综合征、智力障碍的孩子居多。为了让孩子们更好接受,她自创自制教学内容,把“公鸡”等生活彩图和鸡蛋、蔬菜瓜果等食物带到课堂中。
早在10多年前,何立玲的父亲就将1名聋哑人招进自家工厂工作至今。如今,何立玲接过爱心接力棒,为残疾人就业铺路搭桥。18岁的邹强(化名)从特校毕业后,被何立玲招进自家工厂,如今每月有3000多元固定收入;另1名听障孩子也在家具厂工作,如今已成为技术骨干。
“他们学不会天文地理鑫优配,但可以教会他们最简单的生活技能;他们学不会诗词歌赋,但可以教会他们人情事理,带给孩子们做人的尊严。”何立玲说,会将公益教学作为毕生的第二份事业,用爱与责任照亮更多“折翼天使”的前行之路。
尚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