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军向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对大型运输机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此前,我国空军的运输主力仍是基于苏联技术仿制的运-7和运-8战术运输机,其中运-8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国产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仅为61吨,载重20吨,航程5600公里,最大平飞速度662公里/小时。这样的性能参数,在远程投送能力上捉襟见肘。面对动辄数千公里的战略运输任务,运-8不仅载弹量明显不足,而且航程的限制更导致其不得不频繁中转加油,严重制约了作战效率。因此,研制一款能够满足战略需求的国产大型运输机大福证券,成为了势在必行的选择。
最初,中国曾尝试引进并仿制伊尔-76运输机。然而,由于俄方在技术转让上的种种限制,甚至在成品机销售阶段也屡次提高价格,使得这条道路受阻。外部的压力反而激发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决心。2007年,大型运输机项目正式立项;2013年,首架运-20成功首飞;仅仅三年后的2016年,运-20便正式列装部队。如此高效的研发速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罕见。
早期生产的运-20大福证券,由于受限于发动机技术,不得不采用俄制D-30KP-2发动机作为过渡方案,这使得其性能并未完全达到最初的设计目标。此时的运-20最大起飞重量为179吨,最大载重55吨,最大航程7500公里。尽管如此,运-20的性能依然超越了伊尔-76,并迅速投入使用,与伊尔-76、运-8一同执行各项任务。其中,前往塞尔维亚运送FK-3防空导弹系统的任务,全程超过一万公里,充分展现了运-20优异的远程运输能力。
展开剩余45%随着涡扇-18发动机的成熟,运-20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00吨,最大载重量依然为55吨。而真正让运-20实现质的飞跃的,是涡扇-20大涵道比发动机的问世。换装“大风扇”后的运-20,最大起飞重量提升至220吨,最大载重量增加到66吨,最大航程更是突破了8000公里。至此,运-20终于达到了最初的设计标准,完全满足了战略空军的需求,真正跻身全球顶级战略运输机的行列,在许多关键性能上甚至可以与美国C-17运输机相媲美。
运-20不仅仅是一款运输平台,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平台。基于运-20平台,我国已经成功研制了运油-20加油机,未来还将衍生出预警机以及更大规模的运输机型号,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范围。随着运-20的大规模装备入役,运-8和伊尔-76将逐步退出长途运输任务。可以预见的是,运-20的年产量将达到两位数以上。
考虑到运输型、预警型、加油型等多种型号的需求大福证券,运-20的总需求量预计将达到数百架。一旦全部交付使用,其规模将足以与美国相媲美。更令人期待的是,运-20的升级改进仍在持续进行中。或许在未来的五年或十年后,一款与C-17尺寸相当的国产大型运输机将会横空出世,再次刷新人们的认知。
发布于:广东省尚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